“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但給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也給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可以說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大學生喜愛微信聊天、視頻通話、抖音視頻展現生活狀態等,這些海量網絡數據給大學生提供了便利交往活動的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個人生活及高校管理帶來很大的風險。近年來,網絡安全教育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時常發生,不但會造成大學生的財產損失,而且對于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而網絡安全教育問題亟待解決。
1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互聯網+”技術是互聯網平臺與社會發展的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結合產物,這種新型技術依靠于大數據系統為代表作,促進行業之間的信息融合和共享,使得行業之間實現聯合共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數據資料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發展,一方面來說“互聯網+”技術為大數據提供源源不斷的信息資源,而大數據則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數據保證,兩者相輔相成。但是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這一技術對于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方面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相對輕松,因而流出了更多的屬于他們自己支配的時間,網絡休閑娛樂活動、網絡課程教學、網絡社交、網上購物、網絡游戲等網絡活動充斥著大學生的空閑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但是也帶來了很多的網絡安全問題,如:網絡詐騙、網絡傳銷、虛假銷售等,都是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網絡安全問題。不僅給大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財產損失,而且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加強對于當代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問題,值得高校教學部門的重視。
2“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安全教育問題的特點
2.1網絡安全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用戶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我國的網民統計數據中,我國的網民群體的主要中堅力量是大學生群體,且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生活背景相對接近,如當前階段QQ、微信等社交軟件的不斷普及,這也是當代大學生群體交流的主要方式,因而在網絡安全問題方面也有一定的普遍性。
2.2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也存在一定的個性特點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對于大學生來說也是如此。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網絡世界中傾向于對于新鮮事物的嘗試。但是由于他們對于網絡安全知識的缺乏,對于網絡系統中存在的網絡騙局、木馬病毒等分辨能力不強,這樣就加大了網絡安全問題產生的可能性。此外,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因人而異,因而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做出的選擇也不一樣,這就使得大學生群體中的網絡安全問題具有一定的個性特點。
3“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大學生網絡法律意識不強
大多數大學生網絡法律意識并不是很強,當在網上遭受黑客攻擊、網購受騙等不安全因素侵犯時,不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大多數學生都是默默忍受,很少有人投訴。大學生要有一定的網絡法律意識,如果在受到網絡不安全因素侵犯時,應當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的環境,大學生網絡法律意識不強,有個別大學生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泄露他人隱私以及頻繁地在網上傳播一些色情信息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違法行為,如果大學生能正確意識到這一點,那會減少更多的網絡犯罪。
3.2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有的學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不夠重視,軟硬件的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的建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對網絡安全問題進行保證。高校的網絡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網絡監管體系具有時效性,因為網絡病毒的多樣性,所以需要監管體系進行不斷地更新,這樣才能抵御新病毒的攻擊入侵。
3.3教師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重要主體,然而目前教師的網絡安全意識普遍不是很高,他們在年齡、思維模式、精力等方面存在著定式,所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沒有大學生那么超前,教師的網絡安全意識對大學生在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以及效果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增強教師的網絡安全教育的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3.4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淡薄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使得網絡用戶大量增加,而其中的大學生群體則是主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淡薄,很容易在上網的過程中上當受騙。大學生上網比較頻繁,學習、娛樂、網購等活動,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加上大學生社會生活的經驗較小,對于相關信息的真偽辨別能力較差,因而就容易產生網絡社交安全問題。在目前網絡市場發生的網絡詐騙、網絡戀愛以及其他的一些網絡犯罪問題,對于大學生日常社交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5大學生的網絡自控能力較差
在大數據的發展背景之下,網絡系統中的數據資料、圖片信息以及其他的方面的知識量不斷在增加,獲取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之下,大學生的交流方式也是依靠于信息網絡為主,這就給網絡社交問題的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5大學生的網絡自控能力較差
在大數據的發展背景之下,網絡系統中的數據資料、圖片信息以及其他的方面的知識量不斷在增加,獲取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之下,大學生的交流方式也是依靠于信息網絡為主,這就給網絡社交問題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大學生的網絡自控能力較差,由于信息量的巨大,而大學生年紀相對較小,心理不夠成熟等,大學生過分沉迷網絡游戲進而導致荒廢學業的情況也有發生,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很多的不良影響。
4“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策
網絡安全問題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為了防止網絡安全問題對于當代大學生帶來的危害,學校應加大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律知識的普及工作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4.1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的法律教育
在高校,造成網絡安全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律意識不強。因而首先需要在網絡安全法律知識的普及方面做出工作,設置相關的網絡安全法律課程,加大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學生的意識中的深度,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既做遵守法律的好公民,也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其次要擴大學生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的渠道,采取專家座談、輔導員講解以及班會討論等形式,結合學校內部和社會資源,提升學生的網絡安全法律意識;最后學校的相關領導和教師也需要加大對于網絡安全法律課程的重視程度,合理設置和安排相關的課程,深度挖掘法律資源數據,加大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深度。
4.2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安全環境
在大數據生活不斷推進和發展的同時,高校的教學工作也與“互聯網+”技術緊密聯系,借助于網絡技術,錄制相關的網絡課程,不但方便了學生的學習,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成本,隨之也就催生了一大批網絡教學平臺的產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網絡學習存在著安全方面的問題。在高校,給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環境建設是有必要的。學校應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監管體系、制定并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及時更新與完善網絡安全方面的設施和設備、對不良信息能夠進行及時處理。在校園的報欄及標語中,做一些網絡安全知識及技能的宣傳,提高學生對網絡安全辨別意識。
4.3加強網絡安全教師師資力量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迫切需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網絡安全教育隊伍,他們可以說是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智力保障。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網絡迅猛的發展,教師應當自覺更新網絡安全教育理念,學校應當不定期地對教師開展相關的網絡安全知識培訓,從而提高教師的網絡安全意識。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時而有效地將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過程中,不但學到知識與技能,而且能夠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網絡受騙。
4.4增強大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
增強大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是保護大學不受網絡安全問題困擾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教育學生對于個人的賬號信息、密碼信息等網絡信息的保密,不要重復使用同一個密碼等,避免遭受相同的網絡攻擊;其次在大學生群體中設立相關的協會、社團等學生組織,加大對于網絡安全教育問題的宣傳力度,并且引導學生正確利用和使用網絡工具。最后學校的輔導員、教師等,也應該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發現網絡安全問題及時為學生解決,避免這些問題給學生帶來危害。
4.5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的心理教育
高校應當意識到網絡安全的心理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性,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了解到大學生網絡犯罪為什么頻發?學校應當開展與網絡健康有關的活動。高校的思政老師及輔導員應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時時關注,能夠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對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疏導,能夠幫助大學生理性上網且合理規劃時間。大學生有了健康的心理,他的人生之路便不會偏離軌道。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的心理教育,才能更好地對網絡不文明現象進行根源上地解決。
5小結
總的來說,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給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需要看到網絡技術這把“雙刃劍”的另外一面,正確引導學生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合理利用網絡工具,避免網絡安全問題的發生。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湖州師范學院求真學院